和著春天的節律,備受全市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期而至。報告回顧我市過去5年的實干和業績、付出與收獲,更描繪出今后以人為本、共建共享的民生新圖景。
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.5萬元”“建成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”“建成島際‘30、60、90’交通圈”…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18次提及 “民生”二字,既謀劃了未來5年的一系列民生目標,也送出了今年的一批民生禮包:“交付保障性安置住房2000套”“新增嬰幼兒托位900個”“全面消除年人均收入1萬元以下農村家庭”……
紙短情長,字字暖心。這一串串民生清單、一項項科學指標,情牽萬家冷暖,與老百姓的錢袋子、好日子息息相關,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向上曲線,讓全市人民樂見機遇、得到實惠,也彰顯了我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,緊盯“共同富裕先行”最大目標,持續改善民生的決心和信心。
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報告提及,要“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‘急難愁盼’”。這句話也深深鐫刻在代表委員們的心坎里。在昨天的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過程中,代表們認真履職,提出“適當降低智慧停車收費標準”“加強廣角鏡安裝,確保交通安全”“加強新能源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”“公共場所人口密集區域設置急救箱或放置急救包”等民生建議,推動“民聲”獲得關注和重視。
點點滴滴民生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兩會上,來自全市各地各條戰線的代表委員,還帶來了一個個接地氣的意見和建議,這里面就有看病、買菜、上學等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“小事情”。這是兩會集中回應民意的生動體現,也是代表委員們履職為民的默契行動。在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中,在線上線下的熱切反響中,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報告予以肯定,也對聚力增進民生福祉抱以熱切期望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,只有持續不斷的新起點。關鍵之年,舟山發展面臨眾多挑戰,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。這昭示著,民生工作必須持續發力、精準施策、抓好落實,把一個個“民生清單”變為“幸福清單”,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不負各方期待。